微信号:yixuezhuanli
QQ号:834234551
联系人:Medical
E_mail:834234551@qq.com
地 址:
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
申请号: |
CN201710074454.7 |
申请日: |
20170210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肺科医院] |
地址: |
上海市杨浦区政民路507号 |
发明人: |
[崔江涛]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0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代理机构: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伴] |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
||
|
|
|
(12)发明专利申请 |
||
(10)申请公布号 CN106620983A (45)申请公布日 20170510 |
(21)申请号 CN201710074454.7
(22)申请日 20170210
(71)申请人 [上海市肺科医院]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政民路507号
(72)发明人 [崔江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吕伴] |
|
(54)发明名称 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 |
|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包括长呼吸管和沿其轴向滑动设置在其一侧的短呼吸管,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的一端分别与呼吸机相连通,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的另一端设置与呼吸道相连通,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至少一为双壁结构,所述双壁结构包括内壁和外壁,在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引流腔道,在内壁与呼吸道接触的一端上开设有多个与引流腔道相连通的吸引孔,在所述外壁靠近呼吸机的一端开设有能够将引流腔道内部的分泌物吸出的吸引口,所述吸引口上设有盖体。本发明吸引呼吸道的分泌物时,无需将长、短呼吸管从呼吸机上断开,能够避免无法有效的接触分泌物而导致吸引无效及多次尝试无效吸引而导致的呼吸道负压损伤的情况。 |
权 利 要 求 书 |
1.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呼吸管和沿 其轴向滑动设置在其一侧的短呼吸管,所述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的一端分别与呼吸机相连 通,所述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的另一端设置与呼吸道相连通,所述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至 少一为双壁结构,所述双壁结构包括内壁和外壁,在所述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引流腔道,在 所述内壁与呼吸道接触的一端上开设有多个与引流腔道相连通的吸引孔,在所述外壁靠近 呼吸机的一端开设有能够将引流腔道内部的分泌物吸出的吸引口,所述吸引口上设有盖 体,在所述长呼吸管靠近呼吸道的一端的外周面上包覆有第一环形气囊,在所述长呼吸管 的中部与短呼吸管相背的外周面上包覆有半环形气囊,在所述短呼吸管的中部的外周面上 包覆有与半环形气囊相对应的第二环形气囊,该带有导向槽的双腔管还包括一锁紧在短呼 吸管与长呼吸管上部且能够有效的防止长呼吸管相对于短呼吸管进行轴向以及径向移动 的锁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上均为双壁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的至少一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流腔道内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支撑支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短呼吸管与长呼吸管相邻的一侧上设有滑轨,在所述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相邻的一 侧上设有与滑轨相对应的滑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轨与滑槽的横截面均为燕尾形。
说 明 书 |
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腔管插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 能双腔管插管。
背景技术
双腔管主要用于要求单肺通气且双肺隔离的术式,在常规术式过程中,双腔管管 腔末端常有含癌(菌)分泌物(痰液病灶局部血液)渗流、聚集,为避免含癌(菌)分泌物远端 扩散需及时置入相应型号的吸痰管充分吸引吸净;一般情况下,双腔管管道在气道内走形 无翻转扭曲,常规吸引比较顺利,气道管理无特殊风险;但对于特殊病情的患者如纵膈移位 或纵膈巨大肿瘤、脊柱畸形、胸廓畸形、气道移位等,双腔管插管定位后管体在应力作用下 极易在气道内发生弯曲甚至旋转,且此类手术一般难度大时间长,术中气道内渗血渗液较 多,常规吸引置入吸痰管时,由于管道较长且已发生弯曲旋转变形,置入吸痰管时无法及时 有效地将吸痰管末端送至分泌物处,即使偶然置入到位也只能把接触到的分泌物局部吸引 出,无法各个角度吸净,且吸引过程中需要断开呼吸机后再置入吸痰管,过程比较繁琐耗 时,且患者是脱机缺氧状态,如操作失败或多次尝试操作,进一步加重了术中气道管理的风 险;另一个,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体质差的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术后患者可能自主排痰功 能差或从医性差,术前肺功能差或手术复杂的术式(如气道袖式缝合术或气道成形术,单侧 全肺切除术,肺移植术等),当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前需要拔除双腔管后改经口插或经鼻插 单腔管接呼吸机,便于术后转ICU后患者的气道情况及恢复情况的继续观察。当需要改经口 插单腔管时,采用此种操作难以避免再次插管给病人带来的损伤及插管失败的可能,难以 规避再次插管时的风险(如多次插管导致喉头水肿,气道痉挛等情况;患者插管失败需要紧 急气管切开可能);当需要改经鼻插单腔管时,常规需要将双腔管完全拔除后,患者脱机缺 氧的状态下,用纤维支气管镜经鼻置入气道,然后将单腔管延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滑入气道, 此过程耗时较长操作复杂且患者无通气,延长了患者缺氧时间,不利于患者术后及时恢复。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吸引呼吸 道的分泌物时,无需将长、短呼吸管从呼吸机上断开,不易充盈或堵塞,能够避免无法有效 的接触分泌物而导致吸引无效及多次尝试无效吸引而导致的呼吸道负压损伤的情况;当术 毕需要改经口插单腔管时,不需再次经口插管,避免再次经口插管给病人带来的损伤;当术 毕需要改经鼻插单腔管时不需要常规拔双腔管后在缺氧状态下、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插 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安全有效地完成经鼻插管的,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 管插管。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吸引呼 吸道的分泌物时,无需将长、短呼吸管从呼吸机上断开,不易充盈或堵塞,能够避免常规吸 痰时无法有效接触分泌物而导致吸引无效及多次尝试无效吸引而导致的呼吸道负压损伤 的情况;复杂手术术毕需要改双腔管为单腔管时,不需再次插管,避免再次插管给病人带来 的损伤,减少再次插管的风险的及带有经鼻插管导向槽的双腔管。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呼吸管和 沿其轴向滑动设置在其一侧的短呼吸管,所述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的一端分别与呼吸机相 连通,所述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的另一端设置与呼吸道相连通,所述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 至少一为双壁结构,所述双壁结构包括内壁和外壁,在所述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引流腔道, 在所述内壁与呼吸道接触的一端上开设有多个与引流腔道相连通的吸引孔,在所述外壁靠 近呼吸机的一端开设有能够将引流腔道内部的分泌物吸出的吸引口,所述吸引口上设有盖 体;在所述长呼吸管靠近呼吸道的一端的外周面上包覆有第一环形气囊,在所述长呼吸管 的中部与短呼吸管相背的外周面上包覆有半环形气囊,在所述短呼吸管的中部的外周面上 包覆有与半环形气囊相对应的第二环形气囊,该带有导向槽的双腔管还包括一锁紧在短呼 吸管与长呼吸管上部且能够有效的防止长呼吸管相对于短呼吸管进行轴向以及径向移动 的锁扣。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上均为双壁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的至少一外壁上沿其 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引流腔道内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支撑 支架。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短呼吸管与长呼吸管相邻的一侧上设有滑 轨,在所述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相邻的一侧上设有与滑轨相对应的滑槽。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滑轨与滑槽的横截面均为燕尾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长呼吸管和沿其轴向滑动设置在其一侧的短呼吸 管,在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至少一为双壁结构,双壁结构包括内壁和外壁,在内壁与外壁之 间设有引流腔道,在内壁与呼吸道接触的一端上开设有多个与引流腔道相连通的吸引孔, 在外壁靠近呼吸机的一端设有与引流腔道相连通的吸引口,吸引呼吸道的分泌物时,只需 要将吸引口与负压机相连接即可,无需将长、短呼吸管从呼吸机上断开,可及时吸引不易发 生充盈或堵塞,能够避免常规无法有效的接触分泌物而导致吸引无效及多次尝试无效吸引 而导致患者缺氧或呼吸道负压损伤;另一个,在长呼吸管靠近呼吸道的一端的外周有第一 环形气囊,长呼吸管的中部包覆有半环形气囊,在对应位置的短呼吸管外周面上包覆有第 二环形气囊,当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连接在一起时,包覆在短呼吸管外周面上的第二环形 气囊的一部分被嵌压在滑槽与滑轨之间,充气后与包覆在长呼吸管的半环形气囊形成完整 环形气囊,需要换成单腔管时,只需打开锁扣将双腔管的长呼吸管从短呼吸管上滑出,短呼 吸管中部嵌压的第二环形气囊释放,充气后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气囊,从而使短呼吸管 充当单腔管进行使用,避免再次经口插管给病人带来的损伤,减少再次插管风险;再一个, 在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的至少一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更换经鼻单腔管时, 首先将金属丝经鼻后沿导向槽穿设到呼吸道内,然后再将该双腔管沿金属丝从呼吸道内滑 出,滑出后将该双腔管从金属丝上滑下,随后再将塑料软管套设在金属丝上并滑至气道内, 再将进行更换的单腔管沿套设在金属丝外侧的塑料软管滑至呼吸道内,最后气管定位后将 金属丝以及塑料软管从呼吸道内滑出完成经鼻插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的剖面图。
图3为图2的B-B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短呼吸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长呼吸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发明将金属丝经鼻置入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发明将单腔管套设在塑料软管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 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图7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 包括长呼吸管100和沿其轴向滑动设置在其一侧的短呼吸管200。
长呼吸管100与短呼吸管200的一端110、210分别与呼吸机相连通,长呼吸管100与 短呼吸管200的另一端120、220设置与呼吸道相连通。
长呼吸管100与短呼吸管200至少一为双壁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长呼吸管100与短 呼吸管200上均为双壁结构。
双壁结构包括内壁160、250和外壁150、240,在内壁160、250与外壁150、240之间设 有引流腔道300、400,在内壁160、250与呼吸道接触的一端上开设有多个与引流腔道300、 400相连通的吸引孔161、251,且为吸引孔161、251为环形多角度吸引,可以及时吸引到粘附 在内壁160、250各个角度的分泌物,在外壁150、240靠近呼吸机的一端设有与引流腔道300、 400相连通的吸引口500、600。
在吸引口500、600与负压机相连接的一端上盖设有盖体510、610,当吸引结束时关 闭,防止吸引口500、600被局部污染,保证局部清洁。
吸引呼吸道的分泌物时,首先将盖体510、610从吸引口500、600与负压机相连接的 一端上取下,然后将吸引口与负压机连通,对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吸引,当吸引完成后,将 吸引口500、600从负压机上拔下,然后再将盖体510、610盖设在吸引口500、600的一端即可, 过程中长、短呼吸管100、200的一端110、210与呼吸机持续联通,不需断开。
在引流腔道300、400内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支撑支架310、410,支撑支架310、 410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使内壁160、250和外壁150、240得到支持,避免在吸引过程中内壁 160、250和外壁150、240相贴合。
在长呼吸管100靠近呼吸道的一端的外周面上包覆有第一环形气囊130,在长呼吸 管100的中部与短呼吸管200相背的外周面上包覆有半环形气囊140,在短呼吸管200的中部 的外周面上包覆有与半环形气囊140相对应的第二环形气囊230。
该带有导向槽的双腔管还包括一锁紧在短呼吸管200与长呼吸管100上部且能够 有效的防止长呼吸管100相对于短呼吸管200进行轴向以及径向移动的锁扣700,锁扣700包 括设置在短呼吸管200上的卡槽710和设置在长呼吸管100上的卡舌720,卡槽710与卡舌720 配合,将短呼吸管200与长呼吸管100锁紧在一起。
在短呼吸管200与长呼吸管100相邻的一侧上设有滑轨241,在长呼吸管100与短呼 吸管200相邻的一侧上设有与滑轨241相对应的滑槽151,滑轨241与滑槽151的横截面均为 燕尾形。
当长呼吸管100与短呼吸管200连接在一起时,包覆在短呼吸管200外周面上的第 二环形气囊230的一部分被嵌压在滑槽151与滑轨241之间,充气后与包覆在长呼吸管100的 半环形气囊140形成完整环形气囊。
手术完成后,只需打开锁扣700将双腔管的长呼吸管100从短呼吸管200上滑出,从 而使短呼吸管200充当单腔管进行使用,不但能够减轻病人的不适感,并且还能够避免再次 插管失败或给病人带来的气道损伤,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在长呼吸管100与短呼吸管200的至少一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242,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242开设在短呼吸管200的外壁240上,更换经鼻单腔管时,双腔管10持 续接呼吸机通气,首先将金属丝20经鼻送入口腔后,再沿导向槽242穿设到呼吸道内,然后 再将该双腔管10沿金属丝20从呼吸道内滑出,滑出后将该双腔管10从金属丝20上滑出,随 后经鼻将塑料软管30套设在金属丝20上并滑至气道内,再将进行更换的单腔管40沿套设在 金属丝10外侧的塑料软管30滑至呼吸道内,待单腔管40定位后最后将金属丝20以及塑料软 管30从呼吸道内滑出。
同时本发明还可以通过滑轨结构拆分,拆分后短呼吸管200可以行使经口单腔管 的功能,避免二次插管;同时,本发明短呼吸管200的外壁240上设有导向槽242,当需要改经 鼻单腔插管时,将金属丝20经鼻置入后滑入导向槽242,确保金属丝20在气道内后将双腔管 10与金属丝20分离并拔除,再延金属丝20置入塑料软管30,最后延塑料软管30置入单腔管 40完成经鼻插管操作。
本发明的优点为:术中及术后利于复杂气道分泌物吸引、术后无需二次插管即可 完成经口单腔管插管、术后可在基本不脱机的状态下及时有效地完成经鼻插单腔管,无需 常规脱机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长呼吸管和沿其轴向滑动设置在其一侧的短呼吸管,在长呼 吸管与短呼吸管至少一为双壁结构,双壁结构包括内壁和外壁,在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引 流腔道,在内壁与呼吸道接触的一端上开设有多个与引流腔道相连通的吸引孔,在外壁靠 近呼吸机的一端设有与引流腔道相连通的吸引口,吸引呼吸道的分泌物时,只需要将吸引 口与负压机相连接即可,无需将长、短呼吸管从呼吸机上断开,可及时吸引不易发生充盈或 堵塞,能够避免常规无法有效的接触分泌物而导致吸引无效及多次尝试无效吸引而导致患 者缺氧或呼吸道负压损伤。
另一个,在长呼吸管靠近呼吸道的一端的外周有第一环形气囊,长呼吸管的中部 包覆有半环形气囊,在对应位置的短呼吸管外周面上包覆有第二环形气囊,当长呼吸管与 短呼吸管连接在一起时,包覆在短呼吸管外周面上的第二环形气囊的一部分被嵌压在滑槽 与滑轨之间,充气后与包覆在长呼吸管的半环形气囊形成完整环形气囊,需要换成单腔管 时,只需打开锁扣将双腔管的长呼吸管从短呼吸管上滑出,短呼吸管中部嵌压的第二环形 气囊释放,充气后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气囊,从而使短呼吸管充当单腔管进行使用,避免 复杂手术后再次经口插管给病人带来的损伤,减少再次插管风险。
再一个,在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的至少一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更 换经鼻单腔管时,原双腔管不需脱机,首先将金属丝经鼻后沿导向槽穿设到呼吸道内,然后 再将该双腔管沿金属丝从呼吸道内滑出,滑出后将该双腔管从金属丝上滑下,随后再将塑 料软管套设在金属丝上,再将进行更换的单腔管沿套设在金属丝外侧的塑料软管滑至呼吸 道内,待单腔管定位后最后将金属丝以及塑料软管从呼吸道内滑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同物界定。
说 明 书 附 图 |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Copyright © 2019-2020 医学专利池 版权所有
微信号:yixuezhuanli E-mail:834234551@qq.com
地 址:
扫码关注公众号